1 什么是反脆弱
一只玻璃杯摔在地上,会变成碎片,玻璃杯是脆弱的;一块布摔在地上,还是一块布,布是强韧的;一个孩子摔在地上,不但可以站起来,还可以比以前更强大,孩子是反脆弱的。燃烧的蜡烛在大风面前是脆弱的,但熊熊烈火在大风面前是反脆弱的。塔勒布用“脆弱-强韧-反脆弱”三元模型来解释万事万物,告诉我们不但要建立自己的反脆弱性,还要帮助建立整个社会的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指从波动性中获益,包括:不确定性、变化性、不完全的知识、机会、混沌、波动、混乱、熵、时间、未知性、随机性、动荡、压力、错误、分散的结果、无知等。
被塔勒布批判的职业包括:经济学家、政治家、预言家、评论家、大学教授、管理顾问、金融从业者、职业经理人等等,他认为这些人要么本身很脆弱,要么在让整个社会变得更脆弱;他最推崇的是创业者,然后是自由职业者、发明家和英雄,他认为这些人不但自身具有反脆弱性,而且让整个社会更具反脆弱性。我想起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批评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这两个职业。因此,对待经济学家说的话,要格外谨慎。
2 反脆弱法则
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总结了一些反脆弱法则。
1) 波动法则:很多事物是偏好压力和波动性的,比如经济系统、人的身体等,它们本质上就是要从波动中获益。对于这些系统不应过度控制,应该适度放任以便其发挥并强化自身的反脆弱性。
2)干预法则:正如森林里的小火灾会燃烧掉森林中的可燃材料一样,经济中的小伤害也会尽早地淘汰弱势企业,让他们“尽早失败”(从头再来),并尽量减少对系统的长期伤害。我们不应该干预这些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事情,而应该干预那些可能会造成毁灭性伤害的事情,比如核试验、环境污染、规模过大的公司等。
3)自然法则:自然(以及类似自然的系统)喜欢有机体之间存在多样性,而不是一个不朽的有机体内部存在多样性。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越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效应就越明显。大自然的行为背后有其严格的逻辑,直到你能够证明并非如此;人类和科学的行为有其缺陷,直到你能够证明并非如此。
4)竞争法则:有机体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推动物种的进化:我们体内的细胞会相互竞争,细胞内部的蛋白质会相互竞争。依此类推,个人之间、公司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都会相互竞争。竞争使得整个人类更加具有反脆弱性。
5)杠铃法则:要么极端厌恶风险,要么极端偏好风险,不要接受“中等程度”或“温和”的风险,因为所谓“中等风险”其实只是骗人的把戏,受到巨大测量误差的影响。
6)简单法则: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需要复杂的管理机制、法规和政策,复杂机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干预又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法律越复杂,业内人士越容易找到套利的机会。
7)经验法则:并不是知识或理论在指导实践,而是从实践经验中产生了知识和理论并不断优化的。绝大多数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都是不可靠的,经验反而更加可靠。经验主义者在面对与过去看到的不完全相同,哪怕是几近相同的情况也会坚称“我不知道”。
8)压力法则:紧急而强烈的压力对人的健康有益,尤其是在经受压力后给予较长的恢复期时,比如遇到一条蛇并战胜它,然后躺在舒服的沙发里喝杯咖啡;温和但连续不断的压力源对人的健康有害,比如按揭贷款、考试压力、琐碎事务、填写表格、回复邮件、上班通勤等。
9)凸性法则:一样东西的减少,带给你的损失是较小的,但如果增加,则带给你极大的收益,则叫做“凸性效应”,比如跑步速度对健康的影响;反之,一样东西的减少,带给你的收益是较小的,但如果增加,带给你的极大的损失,则叫做“凹性效应”,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数量对出行时间的影响。
10)担当法则: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
11)长寿法则:某个东西对你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宗教(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者某个不合理的古老习惯或做法,但如果这个东西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不管你认为它合理或不合理,你都可以预期它还会存在更长的时间,比那些预言它会死亡的人存活的时间更长。
12)证明法则:缺乏证据证明某事是存在/正确的,并不代表某事是不存在/不正确的。
13)因果法则:我们看到两样东西存在一定关联性,往往会认为它们有因果关系,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大部分事情的发生,是无法“找到原因”的,不要相信媒体对各类事件原因的剖析。
14)结果法则:某样东西的真假并不重要,但它造成的结果的好坏和大小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不应该争论真假问题,而应该关注结果,特别是结果造成影响的大小。
15)冗余法则:如果不发生意外,冗余(比如多余的肾脏和活期存款)就是一种浪费。然而,意外通常会发生。因此对于一旦发生意外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情,都应该建立冗余。
16)预测法则:你无法预测未来,但你可以预测到,那些依靠预测行事的人往往会承担更多的风险,遇到一些麻烦,甚至可能失败。因为预测者在预测误差面前是脆弱的,过于自信的飞行员会机毁人亡,数据预测则导致人们承担更多的风险。
3 反脆弱法则的一些实际应用
如何将这些法则运用的实际生活中,以下举出一些实例。
1)对待职业:选择创业或者自由职业,而不是担任公司白领。如果不得不上班,最可取的是高强度地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都不做,直到完全恢复,再重来一次;而不是从事低强度、无休止、缺乏睡眠、乏味的工作。
2)对待理财:将财富分配在风险和收益的两端,一部分放在极其安全的渠道上(比如定期存款),一部分放在极有风险但可能产生极大收益的地方(比如股票或期货),而不是放在既不太安全又不会有太大收益的地方(比如基金或商业保险)。
3)对待社交:多参加有真正大牛的活动,不要去参加经济论坛或普通聚会。
4)对待健身:一次举起100磅带来的好处,比两次举起50磅带来的益处多得多。每次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最大重量并逐步加大重量,而不是长期使用适中的重量。
5)对待疾病:小病不要吃药不要做手术,让身体的反脆弱性去战胜疾病并自我强化,大病才需要吃药做手术。
6)对待管理:不要试图去控制所有事情,过度控制会积累脆弱性,系统自身的反脆弱性会自我调节和自我强化。
7)对待决策:不要任何事情都去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专家,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8)对待读书:已经流传10年的书将再流传10年,流传了2000年的书还将流传更长时间,首先要读经典。
9)对待旅行:随机漫步去发现一些风景,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它,而不是跟着导游走马观花或者去著名景点打卡。
10)对待拖延:拖延可能是在告诉你,你正在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管理只会让事情
得更坏,不如直接换个环境或者换个工作。
11)对待变化:只关注和干预重大的数据或条件的变化,忽略细小的变化,或者对细小的变化不做干预。
12)对待学习:学校的必修课程只要通过就好,把时间用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上,越深入越好。
13)对待责任: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逃避责任,真正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尊严可言。
贾王东 |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