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路上在听台湾一位叫蒋勋的老师讲生活美学,刚一开始我便被他所谈的内容深深吸引。他谈到的自己在台湾的生活中 体会到的两个事例,一是家家户户安装的防盗铁窗,二是他多年前的住处本来可以看到的湖景被填埋后盖起了大楼。这两个事例都深深触动了我。
在我生活的城市,也是几乎每家都装了防盗铁窗。蒋先生说他到世界各地回来之后才觉得那些铁窗实在太多,而我没有去过 其他的国家,也早有了同样的感觉。我一直就觉得很奇怪,防盗铁窗要装也可 以,但是为什么每家每户都安装的一模一样的呢?如果非要安装一样的,为什么选择的都是那种最丑陋最劣质的呢?不知道是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们缺乏创意还是开发 商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设计的住宅公寓大都是一个模样。既然我们不是建筑师,没法改变建筑的风格,至少在装修我们自己的房子时可以将美感融入其中,而我们看 到总是比建筑本身更丑陋的防盗铁窗,或者锈迹斑斑,或者反射着刺眼的亮光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劣质产品。
再说到从公寓中透过窗子可以看到的景色, 这也是我所在意的。当周末的早上睁开惺忪的双眼时,拉开窗帘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车流和人群或者是另外一户人家的外墙时,这样的景象我是难以忍受的?抑或是 想在周末睡个好觉却被窗外的嘈杂吵醒时,我也是不能接受的。去年我也买了房子,我们选择的户型卧室朝向东南,拉开窗帘可以看到小区的花园,下楼走几步就可 以欣赏珠江的景色。房子是10年前修的,我们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装修,没有装防盗铁窗,装修的风格是极简的。
此时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很小的村庄,上高中以前我在那里生活。夏天的时候,我家门前的那条土路 两旁全是茂盛的槐树和高耸的白杨树,树上有各种各样的毛毛虫和高声歌唱的知了。特别是奶奶家门口那棵巨大的槐树下,常常是湿漉漉的,那是树上虫子的分泌物 和排泄物。那些树也是我的玩耍的地方,经常会爬上爬下。后来我离开小村到了县城读高中,当我有一次回家时,发现那些树木全都不见了,不论是大树还是小树, 一棵都没有了。我猜想那一定是有组织的砍伐,因为我不能相信每家每户都同时把自己门前的树给砍光了。我到现在都没明白是谁因为什么原因要把那些树砍掉,只 是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人再给自家门口栽过一棵树,那条路的两旁依然是光秃秃只有土墙,我每次回家都会对此耿耿于怀。有的人说,以后城市污染到不适合人居 住了,就迁到农村去,可是连我们那个小村的树竟也都被砍光了。
蒋先生谈到汉字里面有一个字我们最应该反省,那就是”忙”,拆开来看就是”心亡”。我不能不说我听到这个解释时候有 一种被震撼的感觉。我也是每天在忙,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我突然想问自己一些似乎是藏在内心或者潜意识里很久的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忙?我的心已经死了吗? 最近的一些事让我时时有一些慌张的感觉, 再加上我的忙碌,我感觉真是有些厌倦生活了。正巧我找到了一些关于美学的听读材料,先是听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朱先生的文字似乎每一句都是包含了美感 和深厚的美的哲理,我听过一遍只是觉得原来美学真的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很美的学问。想着以后还要再细细地听他的《谈美》。现在又开始听蒋勋先生谈生活美 学,刚刚听了一集我就被他那温厚的嗓音和质朴的语言吸引,他的力量竟然使我有勇气开始在博客上写东西,而以前我都只是想想而已不敢动手的。
说到忙这个话题,我有时会有意识的让自己不要那么忙,而似乎种种的现实和不坚强的意志总是让我无法摆脱那种忙的状 态。即便是有几天可以调整得稍微清闲一点, 过几天又是忙的不可开交。在这样的忙碌中,我无法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我不会在意上下班的路上是否有一些有趣的新开店铺,那时我在呼呼睡觉;不会在工作的时 候稍停片刻跟同事说些趣事聊聊心情,电话和邮件从来没有间断;不会在晚上回家后和妻子听听音乐散散步,网络上的那些琐碎的信息和新奇的软件总是令我着迷。 所以我真是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更不会去有意创造美了。
如果说追求生活的品质是追求美的一个方面,其实我对生活品质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我总是能够尝出不同品牌纯净水不同的味道,我固执的认为有一种纯净水喝着是有甜味的,有一种是没有味道的,而还有一种是自来水的味道。,所以家里一定要买 那种有甜味的纯净水。家里装修的时候,我和妻子要求设计师一定要按照我们设计的色调和风格来装修,一砖一瓦都按照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妻子买衣服的时候总 是带我去,而我大多的时候是在说”一般”、”不好看”、”太丑了”,总是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我满意的衣服。开始工作以后,公司每年会组织旅游,当我 第一次跟着旅行社旅出去之后,我根本不觉得那是在旅游,且不说那些景点熙攘地让人难以呼吸,购物的时间比景点多,就是导游们毫无新意的讲解和不断的催促就 让我无法忍受,之后我就再也不愿跟旅行社出去了。我和妻子有个约定,每年至少去一个我们都想去的地方自助旅行。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便是我在纷杂的世界 中追寻美,听了蒋先生的讲解,才知道原来我也在不自觉的寻找美,只是我并未曾细细体味那种美罢了。
蒋先生说,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对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物都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就会发现美。朱光潜先生在《谈美》 中提到,凡是大的艺术家总是不失赤子之心。赤子就是小孩子,对于小孩子来说, 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新奇的,都是需要细细把玩的,在这样的细细把玩中发现了世界的美。而忙碌的大人却几乎不会去花费心思把玩任何东西,,当然也就很难发现美 了。
听着蒋先生的讲述,我竟然无法在车上入睡,拉开窗帘发现路的两旁似乎真的多了一些绿色,变得更美了。